無菌醫療包裝是無菌醫療器械安全的基本保證
發布:合翔包裝 時間:2021-05-14內容提要:無菌醫療包裝(無菌屏障系統)是無菌醫療器械的一個關鍵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無菌醫療器械及醫患人員安全的基本保證。有效的無菌包裝系統是確保醫療器械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減少醫療相關性感染的發生、保護患者與醫護人員的健康與生活的第一道防線。本文概述了無菌包裝的發展歷程,工程中設計生產的因素及其將來的發展與展望,從國際和國內的行業標準的角度敘述了無菌包裝的關鍵熱點。
作者簡介:秦蕾,杜邦亞太區高級市場技術專員
0. 引言
無菌醫療器械是指由生產企業生產并滅菌后以無菌狀態供應,醫療單位不需要再進行滅菌而直接使用的醫療器械。它包括有: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和植入性無菌醫療器械。從鄉村基層醫療單位到大城市三甲中心醫院,無菌器械被普遍應用于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的各個過程中,是使用最廣泛、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醫療器械,在我國醫療衛生保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由于何種原因發生產品安全質量事故,其幅蓋面之廣、危害之大、產生的社會影響之久遠是其他任何醫療器械無法比擬的。
對于醫療行業來說,HAI是個非常嚴肅與重要的話題,HAI是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的簡稱,指的是醫療相關性感染,它與許多因素有關。而由醫療操作中使用的醫療器械引起的感染約占全部感染的三分之二。而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是保護醫療儀器、預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包裝失效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健康和生命都會造成威脅。本文從以下幾點深入探討無菌醫療包裝屏障系統對于醫療器械及HAI的重要性與展望。
1. 無菌醫療包裝的國際標準與我國標準的發展歷程
回顧歷史,早在上世紀70年代,醫療器械制造商們已經開始了尋求保證無菌產品的安全和功效的包裝,同時減少在醫院和供應鏈環節中的浪費,并能針對醫療改革提供成本效益。安全已經成了一種基本品質,在這些年的發展歷程中,工作的重點一直是改進整個無菌屏障式醫療器械包裝業的安全性。在醫療包裝工程實踐中牽涉到諸如物理性質、無菌屏障性能、老化包裝的穩定性、易開啟性,以及材料凈度等方面。科學家與工程師們的大量有效的工作使得今天的包裝越來越牢固,更具功能性,成本也更低。無菌屏障式醫療器械包裝是一個全面、有效的醫療輸送系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從HAI不容樂觀的數據中,我們仍然看到還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這個需要業界、法律法規統一行動,保障醫療產品的安全與有效性。
1993年以前早期的標準與法規多而雜,且不完善。1993年出臺的《歐盟醫療器械指導方案》(European Medical Device Directives)是一個里程碑。該法規加速了醫療器械包裝業的重大變革,同時認證部門開始了認證包裝的工作。方案的出臺加之結合早期的工作,有效推動了ISO11607這一關于最終滅菌醫療器械的包裝標準,和1997年正式頒布的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包裝標準的誕生。自那時起,ISO11607就已經演變成了全球通用的指導醫療器械包裝操作的主要標準。[1]
ISO11607 有助于行業的標準的規范,因為這是一個單獨的標準;該標準不但有助于所有的醫療器械制造商(MDMs)的統一管理,也能有效減少認證組織對標準的非常規解讀情況的出現。
作為包裝標準的延續,在1996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以下簡稱FDA)發布了它的“質量體系規范”(即“QS監管體系”),這一規范引入了設計控制的概念。這一規范的強制執行結果是,在設計控制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包裝的問題。這些標準相互獨立同時有關聯,有效的保證了醫療包裝的一致性、可操作性及可認證性。這些標準的發布,使得無菌包裝法律法規有了跨越的發展。
ISO11607:2006《最終滅菌醫療器械的包裝》- 第1部分:《材料、無菌屏障系統和包裝系統的要求》和第2部分:《成型、密封和裝配過程的確認要求》是無菌醫療包裝的國際標準。ISO11607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文件,它在如今意義更為重大。我國已將ISO11607:2003《最終滅菌醫療器械的包裝》等同采用,轉化為國標,并于2005年1月24日發布GB/T19633-2005《最終滅菌醫療器械的包裝》,2005年5月1日實施。
2. 影響無菌醫療包裝材料選擇和包裝設計的因素
無菌醫療包裝的功能主要包括:
(1) 提供微生物阻隔和物理防護
(2) 必須適用于滅菌
(3) 保持無菌性和完整性直到被使用
(4) 易于開啟和無菌傳遞
(5) 標識產品,明確表示信息與警示
對無菌醫療器械生產行業來說,常用的滅菌包裝材料有:多孔材料(即透氣性材料,比如紙、特衛強® )以及不透性材料(比如塑料薄膜等)。常用的包裝形式(無菌屏障系統)有:硬吸塑盒,軟吸塑盒(FFS包裝),滅菌管袋、頂頭袋和窗口袋等。
影響滅菌包裝材料選擇和包裝設計的因素有:醫療器械的具體特性、預期的滅菌方法、預期的用途、有效期限、運輸和貯存條件等。
從美國FDA最新發布的數據統計看來,有13%的產品召回是由于包裝問題引起的。包裝缺陷是醫療產品召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根據目前國內市場上經常出現的一些包裝失敗的案例,下面著重介紹滅菌適應性的問題。
3. 無菌醫療包裝須與滅菌過程相適應
所謂滅菌適應性,是指包裝材料和/或系統能經受滅菌過程并達到最終包裝內滅菌所需的條件的特性。目前行業里最常用的滅菌方法包括:環氧乙烷(EO)、伽馬射線、電子束、蒸汽及低溫氧化滅菌。
“當醫療器械選擇用環氧乙烷、蒸汽或低溫氧化等滅菌方式時,無菌醫療包裝材料必須具有透氣部分”是被無菌醫療包裝標準明確要求的。(詳見ISO11607:2006《最終醫療器械的包裝》-第1部分:《材料、無菌屏障系統和包裝系統的要求》附錄A.2.1)。
這樣要求的主要原因有:
(1) 使得滅菌劑能夠進入醫療器械包裝內殺滅微生物-確保滅菌的有效實現。
(2) 使滅菌氣體能夠從包裝內散出解析,降低殘留濃度-確保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安全。
尤其在環氧乙烷殘留量方面,因為涉及到醫療器械及醫患人員的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于應用環氧乙烷滅菌的醫療器械有嚴格的環氧乙烷殘留量要求,并常常進行專項監督抽驗。選擇一款具有良好透氣且阻菌性能的無菌包裝材料對確保環氧乙烷滅菌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非常重要。
4. 醫療器械包裝(無菌屏障系統)在預防醫療相關性感染(HAIs)中的重要作用
在過去的許多年里,降低醫療相關性感染(HAIs)的壓力不斷加大,僅僅在美國每年因為這些感染導致醫院要花費數十億的費用用在健康護理上。其中,因為醫療操作中使用的無菌醫療器械而造成的血路、尿路、呼吸管路等感染,約占全部感染的三分之二。
美國資料文獻顯示,在2011年約72萬人感染了HAI,其中7.5萬病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革新的醫療器械設計,包括完善的滅菌包裝、儲存及物流技術可以使得HAI減少到最低程度。[2]
對于HAI的相關數據,由于統計和上報的缺失,沒有準確的數據。以下幾個發生在中國的醫院感染爆發事件可以理解為HAI的危害。
(1)2006年,安徽省宿州市市立醫院發生10例接收白內障手術治療的患者眼球醫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單側眼球被摘除的惡性醫療損害事件。
(2)2008年,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發生醫院感染,9名新生兒死亡。
(3)2009年,安徽霍山縣醫院58名血透患者中28名患者感染丙肝。
(4)2003年,中國爆發SARS,共記載5327例病人。SARS的發生推動了中國公共衛生安全及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發展。
作為抵抗感染工作的第一道防線,醫療包裝(無菌屏障系統)是預防醫療相關性感染的關鍵因素。無菌屏障系統,必須防止微生物入侵并同時確保內裝的醫療產品在使用時能夠做到無菌呈現。因此,選擇一款具有可能的最強防護度的包裝材料十分重要。
5.杜邦™ Tyvek®材料提供可信賴防護
杜邦™ Tyvek®被視為用于無菌醫療包裝的優質標桿材料,相對于其他的多孔性包裝材料,杜邦™ Tyvek®為醫療器械和醫療用品提供了更高等級的無菌防護。它的獨特結構使其在抗微生物滲透性、與各種滅菌方式的適應性、抗撕裂與抗穿刺性及潔凈易剝離性達到最佳平衡。
具體表現為:出色的微生物阻隔性能—即使在高污染環境中最嚴酷的條件下,杜邦™ Tyvek®依然能保持高度抵抗細菌孢子及其他污染微生物入侵的能力。
顯著降低包裝破裂的風險—相較于醫用級包裝紙,杜邦™ Tyvek®具有優異的抗穿刺能力及抗撕裂強度,這意味著如果包裝有裂口,它不會輕易被穿刺且裂口不易繼續擴大。
滅菌方式相容性—與醫用級包裝紙及醫用膜不同,杜邦™ Tyvek®能與所有最常用的滅菌方法相適應。并且,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杜邦™ Tyvek®均能保持其優異的微生物阻隔性和抗撕裂強度。
較低的器械污染風險—微粒生成試驗比較杜邦™ Tyvek®與醫用級包裝紙,得出了確證,即杜邦™ Tyvek®產生的會污染醫療設備和無菌環境的氣溶膠微粒比醫用級包裝紙要少得多。